登录 / 注册

减负难于上青天,多方整顿是关键

19-03-15 09:15 来源:

“减负难减负难,减负再难也要减。”


“学生不高兴就是宝宝不高兴,宝宝不高兴,问题很严重。”


   3月12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表明了教育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坚定决心,用轻松俏皮的话道出了这个并不轻松的问题。


   看看我们身边的孩子,书包越来越重,眼镜越来越厚,中小学课业负担太重,是影响中小学生快乐健康成长的大问题。这个问题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校教育问题,而且成为需要综合性治理的社会问题。这些年,教育部高度重视减负问题,陆续出台了一些治理措施。可是,课内减负,课外增负,并没有从实质上解决问题。


   在2018年年末,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也被称为是《减负三十条》,号称是史上最严“减负令”。从学校、培训机构、家庭等多方面作出了全面的规定,严厉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禁止超纲教学等。


   学校减负,主要是加强科学管理,把减负的任务落实到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突出问题来解决。通过均衡编班配置师资、严控书面作业、控制考试次数、限制竞赛评优等方法,减少学生的作业量与学习压力。同时还可以借助电子产品类的学习工具,例如录制微课建立校本资源平台、投屏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节省了老师课堂上下的时间,让老师有更多时间对学生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随堂测试等功能也将学生课后的疑点困惑搬到了课堂上,让老师及时解惑,以免学生自己课后百思不得解,增加学习负担。


   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推进,是为中小学生减负的重要一环。超标培训、聘用教师、与升学挂钩等问题的培训机构都遭到了严查。培训机构必须诚实守信经营,严禁虚假宣传,误导、欺骗学生和家长,严禁夸大培训效果。杜绝机械训练、强化应试等不良培训行为。


   而对于家长而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非常重要。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对学习的兴趣与接受能力不尽相同。家长要对孩子有合理的预期,理性引导孩子。不能盲目追求那些成功学,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帮助他们,让孩子健康成长。


   学生减负问题是社会长期以来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中小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