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教师职称评审难,想说爱你不容易

19-03-14 09:21 来源:

    近期,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的话题在个很多网站引起热议,但是大多数老师的呼声都是希望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教师职称制度开始于1986年,最初的设立,旨在满足教师的心理、身份、自我价值体现等诸多需求。历经30多年的运行,在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能力水平方面发挥了较好的激励作用。到如今,教师的职称制度一直在完善,虽然不断在更改,但仍然存在很多弊端,正这些原因导致了很多教师盼望取消“教师职称”。


    众所周知,和待遇紧密关联的职称评审,一直是令中小学教师头疼的“天花板”。由于种种原因,晋升职称的空间很有限,多数中小学教师的职称通常熬到“中级(一级)”就“走到头”了。许多中小学教师“望高(高级职称)叹息”, 因此,近年来取消教师职称的呼声也愈喊愈烈。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念着同样的经却喝着不一样的粥,目前教师职称就好比“一锅粥”,无论怎么分,都不能很好的满足广大老师们的需求,不能很好的体现老师们的真实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而且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也不利于职称评审的公平化,很多城市比较普遍的教学设备在乡村却很难见。尽管有微课、投屏互动教学等工具极大缩小了差距,但是目前投屏互动教学之类的信息化教育普及程度不高,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花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限制了老师的自我发展,也没精力为职称打拼。


    职称是评出来的,成绩是干出来的,但职称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很好的体现出一个老师平时辛辛苦苦所做的工作。评不上的伤心失落,对教师工作失去热情;评上的兴高采烈一劳永逸,对待教师工作变得懒惰。职称制度原本是要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现在却成了老师之间的绊脚石。一评定终身的职称工资也不能保证一如既往的辛勤工作。职称工资密切的关系到每一个在职教师和退休教师的切身利益。 


    无论职称评定办法还是职称与教师工资挂钩,都让老师找不到通过努力工作就能看到希望的道路,这样一来,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无法得到激发,工作热情被无情的消磨,既不利于教育的发展,也使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差。


    从近几年的职称改革方案来看,缩小职称之间的工资差别以成趋势。2006年,教师工资改革成由岗们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岗位津贴、地方性津贴与补助等部分组成,薪级工资和绩效工资的介入,目的是减少岗位工资对教师工资的影响,然而,多年来,每次调资都是以职称高低来决定涨幅的大小,职称越高,涨的工资越高,这无形中又拉大了老师间因职称不同而造成的差距。


当然,改革职称评定,需要紧跟社会发展,对于其他的指标数量权重、评定的人员方法等需要改革调整,进一步适应当前形势下的教师工作评定。